通讯员 赵宏甲 记者 詹叶青
近年来,槐泗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按照“四领四联”的实现路径,深挖优势资源、找准集聚合力、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强村八法”。2022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村村过百万”,其中一个村成为收入2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支部领航法
(资料图片)
吹响“集结号”
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槐泗镇鼓励各村党委、党总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或提供集约化服务。13个村党组织全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农业、服务、文旅三大板块,统筹规划运营,吹响了支部领航的“集结号”。运河村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委带头成立,经过7年多的发展,农场面积达1000余亩,并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建成千吨粮仓、排涝泵站,购置数台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打通硬质化机耕路数千米,创成“省级综合示范社”、区级先进村。
合作领跑法,打好“产业牌”
槐泗镇创新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四联并进”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许巷村与陈院村联合建成全区首家乡村振兴展示馆,打造采摘品尝旅游线路,与常熟银行搭建农产品直播带货平台,对菜篮子、果盘子、酒坛子、米袋子、肉盆子、鱼篓子等“六子登科”特色产业进行推介;与里下河农科所共建果蔬种植示范项目,推进蔬菜加工、古法酿酒等产业板块集群发展,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要素领先法,拓宽“致富路”
槐泗镇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集体的厂房、土地等有效资产,摸清总量、明晰产权,通过承包、转租、资产置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镇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各村购置物业资产,近年来,由镇党委统一谋划,将老幼儿园、社区卫生院门面房等有效资产,分配给酒甸、团结、凤来、杭庄等村,村均增加集体收入约15万元;支持林桥村建设2300平方米的村级集体厂房,(下转2版)
(上接1版)村集体收入涨超40%,52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能人领路法,打造“强引擎”
槐泗镇持续实施“头雁工程”“乡贤工程”,建立乡土人才库70余名。陈院村杨氏猕猴桃杨声谋、沈营村威威鹿业魏定国、许巷村酒甸酒坊戚秀龙、凤来村格林生态园王有礼等一批乡土人才,为槐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凤来村格林生态园打造集钓鱼竞技、农产品采摘、星空营地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每年开展省、市级钓鱼竞技大赛数10次,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约15万元。
项目联建法,积蓄“新动能”
槐泗镇采取党委牵头、村村抱团发展模式,牵头组织龙尾村、凤来村、杭庄村等8个村共同投资北山人才公寓项目,按照统一产权、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每村投资300余万元,可得物业用房1200平方米,每村每年集体性收入可增加16万元左右。依托“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陈院村与邗建集团、陈沟村与远达物流等开展项目联建,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联动法,提高“创收力”
槐泗镇依托工业园区的企业集聚效应,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成立各类服务实体(物业公司),以劳务承包的方式承接企业后勤、环境卫生等业务。包家村党委牵头成立扬州和美包家物业有限公司,采取村庄物业化管理运营模式,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性经营性收入50万元。
文旅联姻法,焕发“新活力”
槐泗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以文化软实力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许巷村依靠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成立扬州市蔬香许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研学旅游,村集体获得分成收入,还带动了本地农产品销售和旅游观光经济。凤来村与烨彩金属有限公司合作,满足企业彝族同胞需求,举办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活动,创成省级红石榴家园。
特色联线法,绘好“新画卷”
槐泗镇立足扬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千亩“文旅融合”示范片工程,串联主要干道、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以团结村、许巷村、陈沟村、陈院村、运河村、林桥村为主体的“串点连线,循环成圈”的美丽乡村核心区。该镇聚焦特色文旅景点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点和“运河主题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产业、旅游、生态等资源整合串联的新型经济业态初成雏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