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大地刚刚解冻,期待中的绿却早已悄然出现在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的温室大棚里。水嫩的芹菜、可人的西红柿、饱满的架豆王……满眼春色喜人,预示着这一年的好光景。
近年来,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释放发展潜能,依托资源优势,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在巴彦塔拉苏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青龙沟村党支部引进种植新品种——羊肚菌,在8座日光大棚内进行试验性种植。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护,目前大棚里羊肚菌长势良好,鲜嫩肥厚,产量可观。预计每亩可采收羊肚菌约400斤,按照每斤35元的价格销售或加工保存,在保证质量和市场的前提下,每亩羊肚菌收入可达22.4万元左右。
据介绍,青龙沟村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设施大棚产业,着眼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采用“党支部+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已发展大棚24座,占地面积280亩,先后种植羊肚菌、西红柿、芹菜等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水平较高的反季节蔬菜。
巴彦塔拉苏木在特色种植上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每个村都各有亮点。电报局村设施农业大棚占地128亩,共建温室大棚68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反季节蔬菜,销往周边及北京市场。西红柿大棚每年可种植两茬,黄瓜大棚采收期长达6个月,豆角大棚能够延长豆角的生长季节。据统计,每棚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电报局村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还带动了周边村发展大棚产业的信心。平安村在电报局村的带动下积极发展西红柿大棚种植,现有大棚10座,年收入达20万元。
太平山村现有大棚8座,一年两茬,头茬种植香瓜,二茬种植西红柿,每棚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大棚香瓜现在到了育苗期,6月份即可采摘,果实大而饱满,皮薄肉厚,香甜多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产业兴则乡村美,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大棚产业从无到有、从普通蔬果到经济价值更高的羊肚菌,正是巴彦塔拉苏木推进嘎查村产业振兴的一条康庄之路。据了解,在未来几年,巴彦塔拉苏木将继续立足现有资源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深入推动村企联建,采取“村集体+基地+农牧户”的思路发展嘎查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为农牧民增产增收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 周静 通讯员 刘荣鑫
责任编辑:向宇
关键词: